调查|枪击案引发集体狂欢?解码美国医疗的资本暗流
美国大健康行业“龙头”联合健康集团旗下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去年12月在纽约闹市遭枪杀,落网凶手却被舆论推上“神坛”,成为现代美国版“侠盗罗宾汉”。医保行业在美国为何声名狼藉、无法无天,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医疗普惠化改革缘何沦为当今美国社会最受诟病的民生问题之一,资本过度逐利导致的乱象丛生值得深思。
“罪有应得的寄生虫”?
保险大亨之死折射美国民众集体不满

2024年12月4日,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汤普森遭蒙面枪手突袭身亡。

然而,这场枪击案并未让美国社会感到恐惧,反而引发了一场近乎荒诞的集体狂欢。

案发现场发现了带有“拒绝(deny)”“辩护(denfend)”“推翻(depose)”字样的三颗子弹。这三个单词与美国保险企业常用的“延迟”“拒绝”“争辩”话术类似,意指延迟支付保险金,拒绝理赔,并坚持解释相关举措的正当合理性。
除此之外,凶手的随身物品中还发现了一份手写的抨击美国医保体制的宣言。
乔·汤普森 前纽约警察局探员:
很多证据接连不断地出现,像这样的案件并不常见,可以说是一次针对医疗系统问题的“定点袭击”。
昂贵且困难
医保报销成为难以获取的“奢侈品”

美国医保体系主要以私人医疗保险为主、公共医疗保障为辅,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且个人支付的平均年保费逐年不断增长。

但越来越昂贵的保费并没有给民众带来加倍的安全感。

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常常以各种理由拒绝理赔或拖延赔付时间。一些公司不惜以高额的佣金诱导员工提高拒赔率,还有的甚至使用人工智能来自动拒绝索赔。

戴安娜·托雷斯 美国护士:
医疗系统不是为民众建立,其职责也不是让你保持健康、给你提供帮助,更不会帮你支付账单,医疗系统以盈利为目的。
美国医疗“贵”冠全球

马修·芬特雷斯 美国民众:
你有很多医疗账单,就好像是它们堆积在你身上的。我无法获取信用卡,无法购买房子,好像永远无法摆脱债务。

美国有约一亿人面临医疗债务问题,占美国成年人口的41%。负债总金额高达2200亿美元。

然而,根据彼得森-凯撒卫生系统的数据,2023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8.4岁,与其他11个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平均低4.1岁。

李玲 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人均医疗费用是1.5万美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从整个经济层面来讲,政府财政支出最多的也是医疗。医疗就像一个“吞金兽”,把各方的资金都吸纳进来,但它没有产生良性的结果,反而是把美国给拖垮了。
民众被迫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管理式医疗”是罪魁祸首

1981年里根出任总统后,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大幅削减公共医疗投资,并全面降低对医疗医保行业的监管,导致股东驱动、营利性的“管理式医疗”全面兴起,其核心为保险与医疗服务结合为一体。
由此,商业保险公司成为了关键性的核心角色,开始与医疗中心、药房和医疗辅助机构等合作,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联盟,几乎控制了医疗保健的所有环节,拥有了相当高的自主控制权。

查理·诺伍德 时任佐治亚州共和党议员:
我们把整个医疗保险体系拱手让给了保险公司全权掌管。

于文轩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管理式医疗”是美国医疗体系一系列问题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控制成本,它要限制可以进行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如果你不在这个网络里,价格就比较高,就不报销,而且还带来了很多腐败问题。它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严重限制了患者的选择权,影响了服务的可及性,增加了服务的成本,降低了服务的效率。
“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
沦为每个美国人头顶上的吸血怪兽

美国创设药品福利管理机构的初衷是希望其代表保险公司与药厂协商定价,让患者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药物。但讽刺的是,现实中药品福利管理机构作出决定的依据并非药厂提供的价格,而是药厂提供的“回扣”。
药厂为增加销量,只能争相支付回扣。而只有“回扣”竞价成功,药品才能登上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具有决定权的医保目录,随后出现在药房及医疗机构之中。

正因如此,美国成为世界上药价最高的国家。白宫前高级顾问伊齐基尔·伊曼纽尔曾指出,“美国占世界人口总量的不到5%,却支付了世界药品销售价格的50%”。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子轩表示,美国医疗体系很明显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一输多赢”的格局——患者和纳税人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复杂的制度负担,而保险公司、制药企业和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医院等医疗利益集团则通过制度设计和市场整合实现了它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垂直整合”
助推大健康集团形成医疗垄断王国

2013年-2023年,美国医疗行业掀起了垂直并购潮。美国前九大健康综合体花费了3250亿美元购买了大量的医疗上下游企业,包括并不限于保险公司、药房、医疗中心和医疗辅助机构。这些大健康集团将消费者牢牢地套死在自家的体系循环中,并在各自环节分别收割消费者。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024年发布的报告,在标普500指数的11个行业板块中,医疗保健板块的市场份额排第三(占12.3%),仅次于信息科技板块(29.3%)和金融板块(13.1%)。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子轩表示,美国的保险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并购和业务扩展,发展成为了一个个医疗保险和健康服务相结合的巨头。这些巨头深入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从保险到医疗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它们在整个链条上紧密勾结,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利益。美国前十大医疗保险公司占据了超过 50% 的市场份额,这显示出了其在整个美国医疗保险市场的影响力。
美国政府难以推进医疗改革
原因何在?

刘卫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两党在医保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凡是希望推进全民医保的,都是民主党人,共和党人是坚决反对这个做法的。因此一旦一个政府改朝换代以后,在医保问题上就有可能想方设法推翻前任政府的做法。另外,相关的利益集团也会绞尽脑汁阻止政府通过涉及面越来越广泛的医保体系。这两个原因导致美国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以贯之的全民医保政策。

2009年奥巴马医改期间,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医药公司以及营利性的医院给国会的每个成员安排了6名说客,花费了3.8亿美元,打败了拟提议的国家保险基金项目。

据统计,美国制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医院协会在联邦政府游说支出最高机构中均排在前10位,每年花费超过5.11亿美元的游说资金来保护他们的利益。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子轩表示,美国政府为什么难以推进医疗改革?用政治学的核心话语来形容就是“policy capture”,即“政策捕获”。各个医疗利益集团,通过金钱、人脉、制度优势形成了保护网,又利用了美国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漏洞,严重限制了美国政府想要进行医疗改革的空间。
绝望之际
美国人开启自救之路
一群美国人乘坐大巴向北行进1300公里,从美国明尼苏达周辗转至加拿大安大略省,他们的目标仅仅是购买比国内便宜90%的糖尿病患者的救命药——胰岛素。

约翰·肯尼迪 胰岛素采购团成员:
在美国,一小瓶胰岛素的零售价约为300美元,而我在这里只花25美元就买到了,这也太疯狂了。

奎恩·纽斯特罗姆 胰岛素采购团成员:
我们来自一个富裕的国家、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美国却没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人民。
美国甚至衍生出“医疗旅游”产业,而邻国墨西哥凭借“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成为美国人“医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不过,美国人“海外求生”不仅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还极有可能买到毫无疗效、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假药。
即便如此,美国人跨国求药依然步履不停。
昂贵且扭曲的私人医保、在暗箱中操作的定价系统、树大根深的利益集团和已然深入美国政治生态的党派之争……成为横亘在美国医疗中的“老大难”问题。
来源:CCTV4《深度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