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娘协会助力文明婚俗入村入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6:56:00    

记者 许静

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当下,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村以红娘协会为支点,搭建起一座座追求爱情、创业奉献、家风优良的连心桥,开创了婚俗改革服务效能提升的新范式,推动服务向末梢倾斜、向家庭扎根,为乡村治理赋能蓄力。

“三看标准”取代“三金彩礼”

“奋斗让青春有方向,缘分让爱情有温度……”4月16日,在盆尧镇陈老庄村组织的青年联谊会上,陈老庄红娘协会会长陈春荣的嗓音浑厚响亮,参加联谊会的有创业青年、新农人、后备干部和大学生等,他们一改往日的拘谨和腼腆,逐步敞开心扉。

男女青年的婚姻幸福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为有效解决农村找对象难、彩礼负担重等问题,陈老庄村在西平县文明办、县妇联的指导下,成立了红娘协会,培树了一支公益红娘队伍,让她们在牵红线的同时,积极倡导抵制高价彩礼,摒弃攀比浪费、大操大办的婚俗陋习,通过文明实践站、村妇联组织,在全县广泛收集单身青年男女信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友活动。协会提出了“三看标准”:看人品、看志向、看家风。取代了传统的“三金彩礼”,成为新时代婚恋的“陈老庄密码”。

“‘红娘协会’组织我们参加这种集体相亲活动,感觉很新颖,也很开心,对我们这些社交圈子小的农村人很有帮助,不花一分钱,就结识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参加集体相亲的陈老庄村男青年刘伟说。

“零彩礼岳母”蝴蝶效应

“从前村里的媒人说媒,开口就是八万八千元的彩礼,现在红娘牵线看人品、看志向。”村民赵爱珍向记者感慨地说,“因为我不要彩礼,我的三个女婿待我们老两口都非常好。前天浇地,我老伴儿的衣服湿了,大女婿张向磊看到了,立即上小卖部给他买了雨衣。平时有个病,女婿更是寸步不离地照顾我们老两口。去年,我二妹婆家来商量结婚事,男方带了11万元彩礼。我们一分钱也没有要,我是红娘协会会员,我们村是婚俗新风典范村,坚决抵制高额彩礼,我要带好这个头。”陈老庄村民赵爱珍的三个女儿嫁人都没要一分钱彩礼。她家被评为“新事新办好家庭”,她被评为“不要彩礼好岳母”。赵爱珍的故事被村里人编成了三句半,在村文明实践站的舞台上被反复传唱,2024年还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

“三字经”破“千金劫”

“红娘线,新风牵,不要彩礼要明天;简陋礼,重情义,家和业兴甜又甜。”每当太阳升起,陈春荣就骑着电动车带着自编的《婚俗新风三字经》穿梭在青瓦白墙的村巷。她挎着自制的百宝箱,既有天价彩礼致贫案例图,也有简办婚事致富明星榜。

“我们本来准备了20桌婚宴,参加了几次陈会长组织的联谊会,便决定一切从简。”在红娘协会的宣传引导下,陈老庄村婚俗新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抵制高额彩礼、文明节俭办事的理念蔚然成风,群众在婚嫁中的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如今,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极简婚礼成为更多年轻人的追求,环保低碳、文明节俭的新式婚礼也兴盛起来。

在陈春荣的办公桌上,《文明婚约承诺书》整齐排列,每份都摁着鲜红的手印。这支由18名妇女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带着自编的《婚俗新风三字经》走家串户,用算账对比的方式让村民看清高彩礼不等于“高幸福”:村民陈大伟简办婚礼省下8万元,变成了蔬菜大棚的启动资金;陈丽的母亲拿着男方送来的10万元彩礼,又加了2万元一并送给女儿女婿,让他们在村里开了个小型加工厂。

近年来,陈老庄红娘协会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和协调互通,不断提升红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打造了一支诚信可靠、服务优质的红娘队伍。据西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孙建国介绍,陈老庄村红娘协会摸排了148名未婚适龄青年,促成了19对新人,协助举办文明婚事16场,搭起了一座座通向追求爱情、创业奉献、家风优良的“连心桥”。

婚事简约不简单,和美善治人人赞。据了解,目前,西平县已成立红娘协会41个,会员293人。下一步,该县将在全县287个行政村全部设立红娘协会,推动婚俗改革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引导”。从抵制天价彩礼到培育文明家风,从牵线搭桥到赋能创业,陈老庄村的婚俗改革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基层治理的层层涟漪。当“嫁娶经济学”变为“幸福社会学”,当“红娘”升级为“乡村幸福设计师”,这场始于“破旧俗”的实践,正演绎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在这里,每一段爱情都带着泥土的芬芳,每一场婚礼都播下了文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