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频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90%,长春新区推出38条创新性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25:00    

近日,长春新区出台《长春新区2025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包括35条创新性举措,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4月11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长春新区2025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新闻发布会,长春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措施进行了解读。

便企利民 打造智能高效政务环境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长春新区出台10项便企利民政务服务创新举措。加大力度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科创企业创新发展一件事”“涉外企业准入准营一件事”等6个具有新区特色和需求较强的区级层面“一件事”上线,实现多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申报环节由多个变为1个,办理时限压缩约70%;通过打破数据烟囱,强化数据共享,使高频事项“全程网办”比例从82%提高到90%。

开展“换位走流程 服务转作风”实践活动;设立长春新区AI智能“总客服”,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开展“智能导办”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的咨询解答或个性化建议;构建“1+2+8+N”政务服务架构;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驿站”;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服务改革”;推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全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开展新业态劳动者“一站式”就业服务,在“吉人共享”线上零工平台增设新业态劳动者服务专区,发布新业态岗位、灵活就业补贴政策解读、新业态劳动者维权保障指南等各类信息,开启智能化就业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政府采购”提质增效等内容。这些举措通过数字赋能,在政务服务、惠企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深度应用,精准适配企业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助企成长 打造降本增效投资环境

长春新区紧扣经营主体发展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出台9项强链条、促发展创新举措。一方面,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下大功夫,全面强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深化“四上”企业包保服务制度,服务154户亿元以上企业及25户重点房地产销售企业,集中要素资源助力企业晋档升级,属地开发区包保服务亿元以下企业,实现包保企业全覆盖;开展“创新发展 合作共赢”企业家域外考察学习培训活动;创新“9+1”产业链招商体系,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储能)、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临空产业,建立“链长+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的产业链招商和包保服务新机制;畅通“亲清”政企交流渠道,持续开展座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政企交流活动,擦亮“企业高管微信群”“企业问题我来办”服务品牌,推动企业诉求“信息秒回”“有求必应”。

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电水气”“纳税”便利度、构建“多元化、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外贸水平“新提升”等务实举措,加大对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优化生态 打造融合协同创新环境

对标先进地区,出台10项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创新举措,构建起“政企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创新“校地合作”工作机制,组建12个“校地合作专班”,常态化开展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联合高校院所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果转化体系,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新区就地转化;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成长体系,推进孵化载体提质升级,聚焦培育链中“承上启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发现和培育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持续推动“科创专员”进驻企业专项行动;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地标”;建设创新应用“场景发布”空间,依托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实体化的场景创新促进空间,常态化开展企业产品首发、首展,系统开展“场景征集—清单发布—供需对接—落地实施—示范推广”的全链条服务。同时,强化算力、算法、数据、人才、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保障,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

为企护航 打造公正透明法治环境

聚焦以“法治”为最硬内核的营商环境,出台6项创新举措,持续加大法务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包括开展“法治护航”系列行动,推动府院联动,建立健全企业痛点堵点问题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开展“送法到企”服务活动;提升“智慧+法务”服务效能;开展百户企业“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构建多元化“商事调解”格局;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等,更大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帮助企业在法治化轨道上高质量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德庆

编辑:孙懿辞

复审:梁爽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