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8588万,是铁路里程碑,更是服务新起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02:00    

2025年清明小长假(4月3日至7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588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长三角铁路5日发送旅客逾18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逾360万人次,同比增幅9.2%,创历年清明小长假运输新高。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疫情后节假日运输的纪录,更折射出我国铁路网络承载能力的提升与公众出行需求的强劲复苏。

4月6日,沪宁沿江高铁穿越油菜花田。陈苏青 摄

今年清明假期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铁路部门充分发挥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优势,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达12137列,及时在重点地区、热门方向和紧张时段增加运输能力,大力开行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精心组织车票发售、乘降组织、旅途服务、交通接驳、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较好地服务了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有力支撑了假日经济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近年来铁路基建的持续投入: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一张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通边达海的铁路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中。此外,动车组“公交化”运营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推广,使得短途探亲、旅游客流得以快速疏解。

8588万人次的数字,既是铁路运输能力的里程碑,也是服务升级的新起点。在“交通强国”的背景下,铁路部门以此次清明运输为镜,既要巩固“大动脉”的运输效率,也要打磨“毛细血管”的服务品质。铁路部门对未来发展不断挑战新高度:将智慧化与人性化并重。面对持续增长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从多个领域重点发力:利用大数据预测客流趋势,灵活增开临客或重联动车组,探索“潮汐线路”“夜间高铁”常态化;升级票务系统,推广候补票智能优先级算法,试点“票价浮动”机制分流高峰需求,完善多交通工具联程票务;优化服务细节:加密高峰时段车站引导人员,增设智能寄存柜、充电设施等便民服务,推广“静音车厢”“亲子专区”等差异化产品;强化应急能力,建立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App实时推送列车动态,减少旅客焦虑。

要让旅客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进阶。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次出行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化作民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载体。未来的铁路,不应止步于运送旅客,更应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中国网 作者:周水欣 原题:清明假期客流高峰背后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