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万亿俱乐部”再扩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7:55:00    

随着银行年报陆续公布,银行理财子公司2024年经营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截至4月14日发稿时,共有19家理财子公司业绩揭晓。截至2024年末,其产品规模合计为23.42万亿元,较上年末的20.46万亿元增长逾14%。其中,两家头部公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产品规模下滑,而中邮理财、民生理财产品规模则跃升至万亿级。至此,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万亿俱乐部”成员已达13家。

六大行理财子产品规模均超万亿

已披露经营数据的1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产品规模总额占据银行理财总规模的78%,14%的规模增幅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

具体来看,目前产品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理财子公司仍只有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头部公司2024年产品规模都逆势下滑。截至2024年末,招银理财产品规模为2.47万亿元,较上年末的2.55万亿元下降3.14%;兴银理财产品规模约为2.18万亿元,较上年末的2.26万亿元下降3.65%。

与此同时,信银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产品规模正在逼近2万亿元,与头部两家理财子公司的差距迅速缩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述四家理财子产品规模分别为1.99万亿元、1.96958万亿元、1.96135万亿元和1.88万亿元,而2023年末均在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之间。

此外,中邮理财、民生理财也跻身“万亿俱乐部”。截至2024年末,其产品规模分别为1.02253万亿元和1.01567万亿元,上年末分别为7764.99亿元和8684.74亿元。

从产品规模同比增幅来看,大多数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增势迅猛。中邮理财、交银理财增幅均超过30%,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则分别增长了24.08%、22.01%和15.26%。

多家产品规模高增的理财子公司都提及积极拓展行外代销。中邮理财方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渠道拓展方面,中邮理财以客户清单法、数字网格法为牵引,实现客户服务和营销体系新突破。2024年,中邮理财开展“走进理财子 财富伴你行”系列活动,全年共接待11个省份、22批、超500位渠道人员走进公司开展面对面业务交流。邮银渠道客户数量稳步增长,累计客户数达1610.56万户,增幅28.28%,创历史新高;行外零售渠道多点发力,形成国有大行、股份行、互联网银行、城农商行全面布局的代销渠道格局,代销规模年增98.10%,居行业前列;机构理财大客户服务模式持续突破,存量规模达1380.19亿元。

交银理财也积极拓展行外代销。2024年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达9316.34亿元,在16179.70亿元全部产品规模中的占比达57.58%,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

从整个行业趋势看,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持续增长。《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12月全市场有562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71家。

5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20%

数据显示,2024年,18家理财子公司(剔除恒丰理财未披露2023年数据)共实现净利润255.52亿元,同比增长8.97%。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净利润仍占据前两位,但增幅并不突出。

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招银理财总资产为240.71亿元,净资产为231.0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7.39亿元。从绝对值看,招银理财27.39亿元的净利润依然领先其他理财子,但较其上年的31.90亿元大幅下滑14.14%。

兴业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兴银理财总资产为179.5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73.13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1.21亿元,净利润为26.94亿元。对比2023年数据,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了7.09%、4.34%。相较半数以上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增幅都在10%以上,兴银理财这一数据表现平平。

从净利润增幅看,浦银理财暂居首位。数据显示,2024年,浦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19.77亿元、净利润11.6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2.35%、158.57%。此外,渝农商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中银理财净利润增幅都在20%以上。

其中,中邮理财营收、净利润均实现20%以上的增幅。邮储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邮理财资产总额为139.78亿元,净资产为137.20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25亿元,同比增长21.74%,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增长22.47%。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续强化产品创新,通过优化投资策略、丰富产品类型等多元举措,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中邮理财方面表示,在产品创新方面,中邮理财聚焦提升收益,多资产多策略创新成果突出。加强信用挖掘,非金融信用债占比81.00%,高于行业平均;开发策略47余种,其中指数量化衍生品等复杂类策略8种,实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黄金、衍生品、REITs等多元化资产配置。在母行与行外渠道发行陆港红利、目标盈、防御指数、黄金自动触发、红利科技轮动、QDII投资等固收+创新策略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80亿元,产品业绩表现突出。

招银理财则匹配投资者的多元配置需求,推出并持续丰富“理财夜市”、理财定投、“随心投目标盈”等创新模式,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工银理财表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打造人民满意的理财公司为目标,聚焦客户需求,创新理财定投、7×24小时快赎、“智享还”“理财夜市”等特色功能,丰富大湾区、慈善、养老等主题产品布局,推出目标止盈、区间盈等特色机制。

展望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

展望2025年,在国内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市场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变化?民生证券固收谭逸鸣团队认为,2025年,绝对收益率下行、高票息资产的稀缺将继续掣肘资产端的配置行为,进而将对银行理财业绩表现和规模增长持续形成约束,“稳规模”压力增加。

“但我们认为2025年理财负债端规模增长仍可期。”民生证券固收谭逸鸣团队分析称,一方面,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调降,比价效应将对理财规模形成支撑;另一方面,股市对理财负债端的资金分流效应并不绝对。资产端的配置压力将加大,短期内或将继续增配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资产,中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或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抓手,向资产配置和策略运用要收益。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