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搬山”记 一盏全季春茶,唤醒都市自然韵律
谷雨时节,苏州观前街悄然出现了一座“茶山”。

这条浸润着姑苏千年文脉的商业老街,长出一座绿意葱茏的“茶山”。春风拂过,茶树摇曳生姿,茶席错落其间,政和白茶的清香袅袅升腾,引得行人纷纷驻足。有人掏出手机定格这抹春日绿意,有人执盏轻嗅,沉醉在茶香与春意交融的氛围里。
这是全季酒店精心策划的谷雨 “搬山” 行动。它将千里之外福建政和的茶山,以一种诗意的方式 “移植” 到苏州街头,重现古人 “茶煎谷雨春” 的风雅意境,让城市的喧嚣中,绽放出一抹自然的温柔。
是的,全季酒店把春日茶山搬进了街头。不用赶火车,不用跋山涉水,就能在城市里“上春山”。翠绿茶山、茶席、茶汤全季都已备好,等你来苏州城的老街深处,还原古人“茶煎谷雨春”的意境。
搬山入城,一杯春茶唤起时节感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早已褪去原本指导农事、调节生活的实用功能,变成文创挂历上的装饰性文字。“现代人习惯了用手机日历标记时间,却忘了二十四节气才是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全季活动负责人如是说。
对于奔波于城市之间的旅人而言,酒店不过是旅途中短暂停靠的“驿站”。在陌生城市醒来后,入睡前的时间都被压缩成时间表——何时起床,何时出发,何时睡觉,机械的日程安排取代了对自然节律的感知,甚至连春天的悄然来临,都在忙碌中被忽略。
全季酒店选择在谷雨春茶采摘之际,将茶山搬进城市,正是希望用沉浸式的体验,唤醒都市人沉睡的感官。


这座来自武夷山脉政和白茶之乡福建政和的“茶山”,在姑苏城的小桥流水畔,与江南的春风相遇,碰撞出独特的茶香韵味。

活动现场,路过的人不仅能品尝到清冽甘醇的头采牡丹王,还能在吴侬软语的评弹声中,漫步于充满苏州园林韵味的酒店围院。“原本只是出来逛个街,没想到在苏州观前街撞见了一座茶山!”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个人都重新找回了与自然共鸣的节奏。
不止“一杯茶”,更是一种“待客之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茶从来都不只是饮品,它承载着深厚的礼仪与情感。一杯热茶,传递的是主人的心意,拉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茶的意义并不止于“待客”。如今,从传统的大碗茶,到社交媒体上火爆的围炉煮茶,茶文化正以全新的姿态回归人们的生活。这份国人对茶血脉里自带的亲近感,不需要高深的讲解,只需一口热茶入喉,就能唤起。
而全季酒店敏锐地捕捉到这份刻在国人骨子里的茶情结,将“茶”元素深度融入酒店体验。从前台一杯迎宾的老白茶,到客房里的精致的高品质茶包,再到全季最新版“晓山青”中呈现的茶空间,以茶为媒,全季用茶香为客人编织出一段悠然的时光。
不止于此,从这杯茶起,全季与福建政和县当地建立起了长久的生态供应链。2019年,华住集团与政和白茶展开深度合作,搭建起从茶山到酒店的生态供应链。这份合作,不仅让全季的客人能品尝到源头直供的优质好茶,更为政和18万茶农打开了销路。

正如一位年轻的郑和茶农所说:“以前卖茶靠运气,有好茶却难卖。现在有了全季的订单,我们有了坚持的底气,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守山,传承这份事业。”
如今,这杯春茶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味觉享受。它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旅人与土地的纽带。
全季以茶为桥,在都市与山野之间,架起了一座充满人文温度的经济桥梁。
不止春茶,“全季风”正悄然而至
在众多住客的印象中,全季的代名词是 “舒服”。
近年来,酒店行业正经历从 “功能导向” 到 “情感体验” 的深刻变革。过去,人们关注的是酒店的地理位置、设施条件;如今,大家更渴望在旅途中找到一个能真正放松身心的空间。
翻看全季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舒服”、“放松”高频出现。有趣的是,不少人戏称 “住过全季后,连装修都想照搬它的风格”。这背后,是人们对全季设计美学与生活理念的高度认同。在这里,人们可以卸下防备,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安心。
从一杯茶、一张床,到一个治愈身心的空间,全季传递的,是当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梦寐以求的松弛感。
2025年,全季酒店迎来 3000 家门店的里程碑时代。这是一个体量的节点,意味着全季正在以更稳定的节奏和更广泛的触达,把“舒服”铺进更多人的旅途日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