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鉴证|"美高层群聊泄密事件"深度调查 是"手滑"操作还是另有隐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05:00    

网友戏称这是“史上最离谱泄密事件”。是阴谋算计,还是安全意识薄弱?这次“泄密事件”到底该由谁负责?


(一)记者误入高层决策群,美国否认“泄密”?


美国时间3月24日,《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堡发布题目为《特朗普政府不小心给我发了战争计划》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下午2点前,美国正在轰炸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然而,在第一枚炸弹爆炸前的两小时,我就知道了袭击可能即将到来。”

戈德堡继续爆料称,美国轰炸胡塞武装的前几天即3月11日,他突然在聊天软件Signal上收到了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迈克尔·沃尔兹同名者的好友邀请。两天之后,他被拉入了一个名叫“胡塞PC小组”的群聊当中。(PC指由最高级别的国家安全官员组成的团体)这个聊天群的成员有副总统万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国务卿鲁比奥、财政部长贝森特、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等同名或相同名字缩写的18人。

戈德堡一开始认为自己被骗了,但是随后这个群里发出的一些聊天信息让他意识到有些不对。尤其是3月15日,美国对也门发动的袭击在现实中出现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确实是被拉入了美国最高级别的国家安全官员组成的群里。戈德堡在文中写道:“在3月15日的上午11:44,群里一个名叫皮特·赫格塞思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信息,内容包括美国对也门发动袭击的一系列细节。

赫格塞思称:“也门的第一声爆炸声将在两小时后,也就是下午1点45分响起。”随后,戈德堡在大约十分钟后搜索了有关也门的情况,发现当时也门首都到处都能听到爆炸声。

这个时候戈德堡终于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这个群里,他可能会违反美国的一些相关法律,所以他非常谨慎选择“退群”。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戈德堡没有收到任何的反馈,群里的其他人没有任何反应。也就是说,美国国家机密信息在一个媒体人面前“裸聊”竟然是无人知晓,戈德堡觉得蹊跷,难道美国政府对信息安全的监管是出了什么漏洞?于是戈德堡决定给包括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内的多位政府官员发个邮件求证一下这个事情的真伪。


在邮件中戈德堡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聊天软件Signal上的“胡塞PC小团体”是真的吗?他们知道我在这个群里吗?

2.我是偶然还是被故意加了进去呢?如果不是,他们以为我是谁?当我被加进去时或者当我退出小组时有没有人意识到我是谁?

3.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是否经常使用Signal进行敏感话题的讨论?


戈德堡文中披露只有一位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布莱恩·休斯做出了回应,确认了Signal“胡塞PC小组”的真实性并且认为戈德堡被加入该群聊可能是一个误操作。

这样的回答遭到了美国网友的群嘲:《纸牌屋》的编剧可能都不敢这么写,简直就是“年度最佳黑色幽默”。


当戈德堡的文章发表之后,美国官方和涉事人员的一些态度更加耐人寻味。“胡塞PC小组”群聊成员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3月24日接受采访时说:“没有人发送战争计划”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被记者问及政府高层用聊天软件Signal处理敏感信息时,他称“我对此事一无所知。” 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卡洛琳·莱维特3月25日在X上发表声明表示戈德堡耸人听闻,没有讨论任何战争计划。

一些网友称戈德堡曾经有新闻造假经历。还有人说戈德堡能进这个群不用惊讶,因为他会用假名字来欺骗政客。对于以上的质疑,戈德堡两天之后发出了第二波实锤的“证据”。


美国东部时间3月26日早上8点19分,戈德堡发布了第二篇题为《以下是特朗普顾问在Signal上分享的攻击计划》的文章。文中戈德堡表达了他对美国官方的回复很无奈,本来有些信息在第一篇文章当中他不想公布的。美国对也门攻击计划也在这篇文章中有了更为详细的信息披露。

戈德堡的这篇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其中一项“证据”让不少人觉得戈德堡的爆料属实,这项证据就是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的具体聊天内容,其中对整个计划的时间 、武装 、打击目标都有明确表述,使用的措辞也都是专业术语。所以,不少网友觉得这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在造假,但也有一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怀疑。


(二)美国高层的群聊究竟算不算泄密?


这起泄密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有一个点,美国高层为何会用一款免费的聊天软件讨论打击也门这样高敏感的信息?如此严重的安全漏洞政府为什么不重视?不管是戈德堡还是美国的民众,都想要得到官方的正面回复。


美国时间3月26日,卡洛琳·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信息中没有发送任何涉密内容,没有讨论任何战争计划。”

莱维特这样的表述看起来是承认了群聊,但不承认泄密。但戈德堡并不这么认为,他在3月2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段采访中称,他已经拿着这些信息去中央情报局、国防部、国家安全局等机构询问,这些机构都表示其中没有任何机密或危险的信息,所以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他把这些信息公开出来,希望大家自己来做判断。

正如戈德堡所愿,此事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关于什么样的信息被曝光才算是泄密事件,美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工作人员使用Siganl是不是被允许”的大讨论。

《纽约时报》记者发文称不认可美官方对于此事的态度。文中提到至少追溯到里根政府时期,政府已经考虑过将有关军事计划、武器或行动的信息列为机密。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前五角大楼官员米克·默尔罗伊表示:“赫格塞思发布的信息很可能取自一份概述针对胡塞武装的实时战斗序列的文章,这是高度机密和受保护的。如果这些信息被披露,将危及行动及生命。除了核行动和秘密行动之外,这些信息是最受保护的。”


在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一场听证会上,国家情报总监塔尔西·加巴德,也是“胡塞PC小组”成员之一,她说:“没有任何机密信息被分享,没有地点、方法或作战计划。”

德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华金·卡斯特罗对加巴德的说法嗤之以鼻:“你们都知道那是个谎言,是对国家的谎言。”

美国的一些媒体将机密信息分为了三个基本的类别:机密、秘密和绝密。在绝密类别当中有一个更严格的分类级别被称为敏感隔离信息,简称是SCI。

那么“胡塞PC小组”的人员级别以及讨论的话题内容到底算不算是一起“泄密事件”呢?


白孟宸(《新闻鉴证组》评论员):“美国的机密概念应该是1951年的法案所确定的。其实美国的保密体系很复杂,没有归到机密以上等级的内容是不是能发布?根据1917年的‘间谍法案’是不可以的。这个‘间谍法案’是一个很可怕的法案,在这个法案颁布的时候,美国政府甚至不需要公布什么叫做机密,只要我觉得你是就可以了。反之,我只要说它不是,你就拿我没办法。所以现在你看特朗普政府的官方回应就是采取这个策略,就是我否认它是机密内容。”

我们在调查这起事件的时候,也隐约感觉到美国官方的态度就是不承认群聊信息涉嫌泄密。但是另外一个疑问随之而来,就是作为高级别的政府人员为什么在讨论可能涉及一些敏感信息的时候,要使用一款完全免费的聊天软件,甚至还将一个记者添加到他们的群聊当中?官方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吗?Siganl到底有什么玄机?


(三)美国官员使用Siganl讨论军事计划是否违法?


综合各方信息显示,Siganl的创始人马修·罗森菲尔德曾经是一名黑客。2014年。他和团队成员研发的一款聊天软件Siganl正式上线。

此软件主打的卖点就是用户之间的对话受到端到端的加密技术保护。这种技术使第三方极难拦截或解密私人信息。Siganl数据存储在用户设备上而不是公司的服务器上。该应用软件还具有其他私密保护功能,例如在设定的时间段到点之后,软件会自动清除消息以及阻止对对话框进行截图。

虽然Siganl有保护用户隐私的功能设定,但是用于政府工作人员日常办公是不是合适呢?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就没有可用于日常保密的信息交流方式和隔绝敏感信息外漏的手段吗?


美国的高级别官员会议通常会在白宫战情室举行。白宫战情室是位于白宫西翼底层的情报管理综合楼,由大约130名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管理,供美国总统幕僚长、国家安全顾问 、国土安全顾问和其他高级顾问使用。白宫战情室拥有安全先进的通讯设备供总统维持对全球美军的指挥和控制。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战情室也经历了数次升级改造。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末,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白宫也设置了敏感隔离信息设施,简称SCIF。SCIF是一种高度安全的房间,允许用户讨论私人和秘密信息而不必担心外部监听或窃听。SCIF室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声音和电子数据,比如手机数据或其他间谍软件的进出,任何敏感材料或者物品也可以在SCIF内处理。如果这些选项不可用,高级官员可以使用内部安全的视频电话会议系统。

“泄密事件”发生之后,Siganl被媒体曝光了一起比较严重的事故。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称曾经获得了一份政府备忘录的截图,截图信息显示Siganl应用程序中发现了一个漏洞,俄罗斯专业黑客组织正在利用“链接设备功能”来监视加密对话。


《时代》杂志的报道中写道:早在2021年,五角大楼斥责一名前官员使用Siganl,称其是违反了《信息自由法》,该法规规定政府有法律义务保存联邦记录。而CBS的报道当中则指出:通过Siganl分享敏感的国家安全信息可能违反间谍法案。

中央情报局局长,也就是“胡塞PC小组”的成员约翰·拉特克利夫也对此事表态。他承认参与了信息交流,但表示这是合法的。他说当他开始在中情局工作的时候,他的电脑上就安装了Siganl应用程序,并且声称这是被允许作为工作通讯工具的。他没有谈到在Siganl上分享详细军事计划是否合适。

白孟宸:“两个美国政府官员之间用Siganl说话是没有问题的,但在Siganl上讨论保密信息,这是有问题的。从法律层面讲,美国人没有官方保密法,只有不同的判例和一系列的规定。白宫也好,五角大楼也好,或者是美国国务院也好,肯定不允许在Siganl上讨论机密信息,这个是针对Siganl本身的规定。在这种环境里面去讨论不应该在这个环境里讨论的内容,那应该是有涉嫌违反1917年‘间谍法案’的嫌疑。但是官方可以说它不是机密内容,那么我就不违反‘间谍法案’。所以,这其实是基于美国现在的规定,只要特朗普政府就想让这件事情过关,它就可以不违法。”


(四)美国高层的群聊泄密是无心之失还是政治迫害?


美国的民众还在给这起事故定性的时候,一个反转出现了,特朗普说这是一起“政治迫害”事件。

会不会泄密是假,政治迫害才是真呢?一时间,网友将讨论聚焦在了将记者拉入群聊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沃尔兹和发布美国攻击也门作战计划的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身上

有网友质疑错误出在迈克尔·沃尔兹身上,称这不是意外,他本来就是想让戈德堡知道这件事。还有网友说:“这个错误出在沃尔兹身上,所有的指责都是赫格塞思承担了,他还被要求辞职。” 难道这两人是有什么矛盾吗?


我们搜索了与迈克尔·沃尔兹和皮特·赫格塞思有关的信息,没有发现过往两人有明显矛盾,但其中有一条信息值得推敲。

2024年12月上旬,美国多家媒体报道国防部长这个位置特朗普一开始定的是皮特·赫格塞思,但是又想让迈克尔·沃尔兹取而代之。最后特朗普没有换掉皮特·赫格塞思,让他成功坐上美国国防部长这个位置。


因为一个职位闹到互相陷害,这是值得怀疑的。但是整个事件调查到这里,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些美国高层难道就没有一点安全防范的意识吗?


白孟宸:“从第三方视角来看,特朗普政府的诸多关键人员在相关领域缺乏经验。在这个群里,鲁比奥好歹干过国会议员,但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沃尔兹、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几个人,哪个是在国务院、五角大楼干过几年或者几十年的‘老手’?以往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像哈珀这类人物,在世界各地为美国操办诸多隐秘之事后,才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一职。他们对机密文件的熟悉程度、对机密环境的认知,以及对可能出现的泄密问题的重视程度,与特朗普政府中的这群‘新手’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从保密角度来讲这是个大问题。这一次大家都说我无心之失,那下一次碰到真正的有心之人,这些人的保密意识肯定无法保证他们手中所接触到的这些信息的安全。”


至于迈克尔·沃尔兹为什么要把戈德堡加入到这个群聊这个疑点,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的时候说:“你有一个人的号码,但它当时显示的是另外一个人,所以我当时没在群里看到这个人。现在有人说他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的,或许它可能发生在其他地方,我们正在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不知道迈克尔·沃尔兹的这番解释能否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但是拉错群,在免费聊天软件里讨论敏感话题确实有些违背常理了。就像有人说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美国政府也不能幸免。

制片人:梁茵

编导:杨新烨

编辑:于岩 西热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