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长春丨四季增收有保障 棚膜产业助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发展棚膜产业的进程中,我市各地依托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放和科技创新,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加快构建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使棚膜产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3月的长春,虽然气温尚低,但双阳区国信现代农业园的温室内,却已绿意盎然,80多种蔬菜和水果成熟待采。

近年来,国信现代农业园的特色棚膜种植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已建成日光温室168栋、智能温室5栋、大棚35栋,同时,通过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使农产品身价不断提高,2024年的产值达2.4亿元。

国信农业副总经理 高景秀:我们目前也是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一产我们做有机种植,二产我们做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三产我们做农业的研学培训和产业旅游,尽可能地去提升产能和产值。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吉林省“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我市把棚膜产业作为保障和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重要抓手,并逐步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在九台区卡伦湖街道孙家村,村民訾峰的温室内,颗粒饱满的蓝莓刚刚成熟,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在农业科技和种植模式不断优化的加持下,如今温室种植的蓝莓,采摘季可以从3月份一直持续到9月底,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九台区卡伦湖街道孙家村村民 訾峰:收入一年能挣个三四十万元,今年可能我还得更新一些品种,继续让它促早熟,让它果子更好吃一点,更安全一些。

如今的孙家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棚膜产业村,目前,全村共有果蔬温室大棚500余栋,形成了集采摘、餐饮、研学为一体的采摘园20余个,年产值超2000万元。

九台区卡伦湖街道孙家村党总支书记 马志明:孙家村要以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合理规划,预计在2025年,新建标准温室和大棚10栋,占地面积5公顷,预计年产值在原基础上增加10%。

农业科技的有效应用,为我市棚膜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在农安县华家镇,香瓜种植已经形成了瓜苗培育、嫁接、移栽等全流程的产业链条,全村现有香瓜棚室450余栋,年产香瓜260万斤,产值达2000万元。

农安县华家镇华家桥村党总支书记 王树礼:2025年我们在(香瓜)品种上大约得有七八个品种,预计我们的香瓜产量能达到300万斤,今后发展要多元化,香瓜、葡萄、桃类、包括草莓我们都要发展这些东西。

2024年,我市强化政策引导,统筹推进各地棚膜经济发展,全市新增设施棚室5720栋,新建棚室面积达8395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8200亩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现有30亩以上省级规模园区269个、100亩以上规模园区86个,63个重点园区获评省级“菜篮子”产品保障基地,初步形成了棚膜经济产业带。